【基層醫療】病人組織調查揭基層醫療服務不足 倡加資助市民使用私家診所
發布時間: 2022/06/18 15:29
最後更新: 2022/06/18 15:49
為減慢性病為醫療系統帶來長遠負擔,食衞局表示正重點討論基層醫療一系列改革措施,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近日向基層了解醫療服務的質素,發現基層醫療服務可達性不足、現有醫療服務輕預防、服務狹窄單向,未能賦權病人參與等,並就尚未正式公布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作出多點建議,包括成立專責機構管理基層醫療系統,如「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考慮增加資助市民使用私家診所等。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4月27日至5月31日,訪問該會會員或與該會有聯繫的其他組織成員,收到241份回應,當中以35至80歲佔多。調查發現約7成人有需要時,會先到公營醫療機構求診。接近一半受訪者不滿服務,主要是輪候時間過長及難以預約診症。
調查分8個層面去了解基層醫療服務的質素,分別為受訪者能否尋找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使用、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之可達性 、基層醫療服務持續性、與其他醫療服務的協調性、基層醫療服務提的全面性、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是否以病人及家人為中心、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與社區的協調。
結果發現,基層醫療服務可達性不足,只有5%受訪者從基層醫療提供者得到資訊,且3成受訪者以專科或急症室作第一接觸點,覆診期長及急症等候時間長,未能在有需要時得到服務,常令基層求醫無門。
此外,調查亦發現現有醫療服務輕預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現時受訪者沒有長期單一、建立互信的基層醫療提供者,只獲得單次及零散的醫療意見,反映現時制度未能提供持續及高質素的長期病護理;而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亦未有提供精神健康、健康檢查、環境衞生及健康生活習慣等資訊,反映現時制度輕預防,未能達至倡導健康。
調查結果亦反映現時基層醫療服務狹窄單向,未能賦權病人參與,即基層醫療健康文化不盛行,獨居或屬人數少的家庭需長期形成依靠醫療系統,加上因人手問題影響, 普通科門診診症時間標準只有8分鐘,病人很大機會得不到足夠時間考慮或明白醫生的治療方案,以及不能參與在治療的決策當中。
受訪者亦不同意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對其所服務的社區有足夠的認識,例如基層醫療提供者不知道社區有哪些資源可以提供給病人,讓服務社區的基層醫療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及一些少人用或知道的社區資源,如長者健康中心或一些篩查計劃等,反映醫社斷層。
食衞局就尚未正式公布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提出5大發展方向,詳情請看:下一頁;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建議成立專責機構管理基層醫療系統,如「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成員包括醫療專業、社會服務專業、病人組織代表等各方持份者,以統籌及管理香港的基層醫療系統,同時保持現有地區健康中心以及普通科門診的服務,並藉此加強基層醫療系統的宣傳,以增加市民對基層醫療的認識;另倡延長普通科門診的診症時間及增加診症名額。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亦建議,在《基層醫療護理參考概覽》的加插如精神或情緒健康及家庭健康有關的處理指引,以回應問卷調查中受訪者認為基層醫療提供者缺少提供有關方面的醫學意見;同時,應更廣泛宣傳概覽內容,使巿民得悉有關資訊。
在基層醫療服務的融資安排方面,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建議港府應考慮增加資助市民使用私家診所,並從改善醫療劵著手,設立健康管理者制度,就長者如何使用醫療券提供建議及轉介,同時增加資助,又建議可參考英國 的做法,為基層醫療提供者作年度的服務質素檢視。
在加強疾病監察及健康記錄互通方面,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建議應推動私營醫療界別上載資料最少達5成比率,及同意應加快成立一個大數據疾病資料庫,讓基層醫療提供者能更針對性解決社區的需要,並認為應更開放與醫療業界運用大數據參與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尤其在服務瓶頸及便利病人上。
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https://bit.ly/3xdMkJc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鄧凱文